中国水产品冷链的建设是初步的、零碎的和分散的。水产品冷链更多的是一种集团或企业结构,远离区域和国家冷链网络。随着中国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,水产品品种和产量的扩大,以及市场对深圳水产品配送冷链物流需求的增加,冷链物流企业迎来了一个极好的发展机遇。然而,我国水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还存在四个问题。
冷链网络建设存在差距
碎片分散的冷链系统经常使得冷链标准不能始终如一地实施,冷链温度的记录在整个过程中不能发挥作用,冷链交接过程复杂。我们应该像美国冷链协会一样,倡导并着手在美国各地建立冷链中心枢纽。
冷链标准施工不及时
水产品冷链物流管理缺乏统一的操作标准,如装卸速度、操作流程、检验检测系统以及运输、储存、配送和销售中的低温对接要求,这使得中国大多数引水产品的销售环境无法控制在冷链温度之下。冷链标准的构建对于各类水产品的产品温度、湿度指数和储存期来说不及时,也不能提供科学统一的推荐范围。
冷链配置不完整
一般蔬菜市场的冷链配置不完整,水产品物流设备相对落后,使用大黄鱼卡车运输冷冻水产品仍然相当普遍,因此水产品的质量损失相对较大。冷链系统的配置只能依赖于城市化的改善,这在农村地区很难实现。在运输过程中,仍然缺乏统一的包装配置和物流形式,例如运输桶中装满活鱼的水的四分之三,其中只有四分之一是活鱼产品,这无疑增加了水产品的物流成本。
冷链增值效应不明显
冷链物流必须依靠先进的信息技术来实施整个温度控制管理。加强深圳水产品配送保鲜冷藏建设,增加温控设备。冷链物流投资相对较大,而水产品是低成本产品,通过冷链物流服务流程的增值效应不明显,经营水产品冷链物流的风险相对较高。